更新时间:2014-04-19
16日晚,中山大学历史学系文物与博物馆专业2012级硕士研究生蔡某某在宿舍内自缢身亡,死者在遗书中称,毕业论文、找工作困难重重,无颜面对家人。
高校自杀案近来频频见诸报端,站在金字塔尖的精英们为何如此轻率地说放弃?专家表示,学业、就业、情感等压力压垮了不少心里脆弱的大学生,直至走上极端,其背后更反映出责任教育缺失等中国教育长期存在的问题,而这更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多维努力,才能筑起坚实的生命防线。
中山大学一硕士生在寝室自缢身亡
17日上午,中山大学官方微博确认称,16日晚,该校历史学系一学生于校内身亡,学校相关老师第一时间前往现场,并通知了学生家长,目前警方已初步排除他杀。
有中山大学的学生表示,目前正是提交论文的阶段,事件可能与毕业事宜相关。还有学生说,研究生一般各自都很忙,见面时间都很少,更别谈互相交流了。记者也了解到,死者在遗书中自称,毕业论文、找工作困难重重,无颜面对家人。
学生轻率自杀来逃避“毕业季”压力,这已经不是第一例。据公开报道,2003年4月,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研究生刘某跳楼死亡,遗书称硕士毕业论文的开题做得不理想,学习压力太大;2006年10月,华中农业大学一研究生在学校公共浴室内割颈动脉自杀,原因系其导师在国外不能参加他的答辩等一些程序上的工作,被学校研究生处延迟毕业而想不开;2009年6月,北大新闻学院研究生贾昊跳楼殒命,工作机会频繁被各种“关系”奇怪刷掉,贾昊对读博和工作前途很失望。
本应头顶光环的学子,却在心灵的困厄下不幸陨落,不少网友对此唏嘘感叹。有网友愤慨道,富有人文传统的文史之学都无力滋养生命,反而认同面子比活着更重要,悲与痛,问教育还是问社会?网友“蘇挽_swansuyw”则认为,研究生自缢与教育有关,与形势、时代、人性有关,但归根结底还是跟三样东西有关,一是家境,二是性格,三是思考,三点交互作用往往可能导致极端。
“毕业季”就业压力或加剧轻生现象
教育部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727万,比“史上最难就业季”2013年再增28万,而在当前就业市场供需失衡的形势下,关于未来的焦虑无处不在,近年出现的对无背景、无关系人才的排挤现象更加剧了这一现实困境。
一名面临毕业的广州高校学生告诉记者,现在就业机会竞争十分激烈,自己渴望一毕业就有一份好工作,但往往不如意,心理落差很大,常常感到颓废、暴躁或抑郁,“就业几乎是我人生中迄今遇到的最大困难。”
广州大学社会学教授谢建社认为,毕业前夕就业和前途的焦虑,往往让一些心理素质差的大学生容易走向极端,特别是就业问题,大多数学生都意识到,毕业就意味着失业,恐慌、焦虑、烦躁打破了他们的心理平衡,更有甚者觉得生活没有意义,当心灵被压得扭曲变形时,容易走上偏邪的心理历程。
在分析大学生自杀事件的特点时,广东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曾公开表示,自杀事件大部分发生在2月-4月和9月-10月这两个换季时期,案件主要集中在重点本科院校,学业困扰、父母离异、精神抑郁等都是引发大学生自杀的关键因素,“80后”、“90后”中,独生子女比例大,往往有自我控制能力弱、惧怕否定、内向、人际关系薄弱等特点,这些都容易诱发大学生心理问题。
学生自杀问题的心理“病根”可能从童年时就已种下。中央教科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我国教育长时期把所有的孩子都引导到考试分数的导向上,对于如何认识生命、认识自然、认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整个家族的发展,在很多孩子心目中是空白的,一旦遇到学业、就业上的困难,就没有其他的心理支撑点了,容易走上极端。
多措并举铸就生命“防线”
储朝晖表示,在任何阶段,每个人都会面临各种不同的压力,缺乏责任的人会轻易放任自我,而培养责任意识要从小时侯的家庭教育做起,通过告诉孩子有关家庭成员、家族经历和故事,来让让孩子了解家族发展的情况和所遇到的挫折,让他意识到自己的生命不只是一个人的,而是为大家的生命而存在的,真正从心灵教育层面,从小就对孩子加强价值观、人生观、责任感等方面的教育。
从学校方面来看,原广东省青少年研究中心主任曾锦华提出,虽然目前不少大学校园开了心理教育的课程,但还是仅仅停留在简单的学科教育上,不少心理咨询点也是形同虚设,很难对真正的心理弱势群体产生作用。
“每个人的发展轨迹都是不同的,而学校更多是知识的灌输和普遍引导,缺乏对个体开展细致入微的关心,以及对每个人成长轨迹的把控,更多的是关注事后现象,而不是事前发现问题,”曾锦华说,应该给每一个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并在“毕业季”等重要节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并积极推动校企合作平台,定期聘请企业管理者或技术人员来校进行讲座,在将学生输送到企业进行锻炼的同时,让学生更加明确就业方向,减少学生“毕业季”的迷茫。
谢建社建议,实施防患未然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搭建开放交流的情感释放平台,或许会让学生心理疏导更显主动和有效,此外,营造乐观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则更会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起到正能量的引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