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教网
《今天我们如何做教师》读后感

《今天我们如何做教师》读后感

更新时间:2015-08-30 陈教员

《今天我们如何做教师》是由我国教龄近30年的省级骨干教师贾书建先生通过对现代教学过程中出现的100个典型案例的洞察编写而成的教育类书籍。本书主要涉及到教师职业素养的养成、使命意识的形成、教学智慧的提升以及成长空间的塑造四个方面的内容。贾书建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是黑龙江省的首批教学能手,中学高级教师,省级骨干教师导师,曾经担任过明珠中学校长,现任香坊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顾问,同时也是中国西部教育顾问,发表有关教育类文章近二百余篇,他的专著《说课论要》获哈尔滨市第十一次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这本书的主要特点是避免了理论叙述的枯燥,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所出现的有关教育的典型案例进行剖析和拓展。通过书中的文字叙述可以看出作者对教学方法的通透,也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作者经过27年不断的研究、学习、实践和反思,孜孜不倦地追求着自己的教育梦想,不懈地丰富自己的专业素养,终于向广大教育者展现出如此宝贵的教育领悟。这样一位执着的思想者,夜深人静之时,究竟忍受了多少孤独和质疑?历经风雨的他携着这些伤痕累累的文字笃定地走到世人的面前,我想我们都应该像这样执着的人致敬!这本书的内容不仅全面而且十分的生动,完全可以胜任为一个帮助教师追求卓越的范本。红色的封面,令人警醒的标题,从走进书店的那一瞬间我就被它所深深地吸引,我打算细细地品读一番。看书是需要耐心的,但是这本书让我很轻松地坚持读完,同时也平复了我原本繁琐的心绪。书中的内容特别的实用和具体,都是针对现代教育所出现的突出性问题给予建议和解说。在没有看到这本书之前,我一直认为一个好的教师最重要的就是给予孩子们无私的爱,但是我错了,错在我的想法太过简单和感性。教育学问题如同医学问题一样都是与人类紧密联系的重要问题,然而两者又不太一样,医学可以通过试验、修正、临床应用等过程达到解决人类疾病问题的目的,而教育学则不能这样随意地做试验,且内部存在着许多复杂的因素,让人越想越糊涂,无从下手。没有经过专业素养培训的普通人都可以对教育学问题评说一二,不是因为它太简单,而是因为它太复杂了,复杂到怎么说都有理,而在道理之间的相互交错和矛盾,它涉及到的范围又不断变大。提到爱学生,书中的一个观点让我最印象深刻,区分好职业的爱和私人的爱,我相信这个观点的提出一定会解决许多教师的困惑,人类,血肉之躯,存在着感性和理性两个方面,而人类产生的任何一种爱都是由这两种认识的复合才产生的。针对于职业的爱是对一名人民教师最基本的要求,这种爱,理性成分多一些,且有助于我们怀揣公平的态度和人道主义的原则去平等地看待每一位学生;而私人的爱则是一种与学生长时间相处后产生的情感升华,大多数教师对听话的、学习好的学生都会产生这种情感,这仅仅因为我们是正常的人类,所以不必对这样的问题苦苦追问。当今的社会是一个知识爆炸的大容器,各种各样的溶质和溶剂相互作用让整个容器都跟着加温,人们开始变得焦虑急躁,教育者所面临的问题也日益严峻。曾经的教师是一个表情严肃、知识渊博的形象,而如今只是这样就可以了么?学生就会乖乖地配合么?书中反复强调,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拥有渊博的知识还要具备熟练的教学技能以及高尚的人格。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是十分重要的,这一观点我是深有体会的,在我生命中最印象深刻的就是高中班主任,因为我是班长,所以经常会和她打交道,她是一个雷厉风行、争强好胜的人,记得有一次我为自己的错误做解释时,她突然严厉地告诫我,“别给自己的错误找借口,哪怕真的有充分的理由!”至今我都记得,并且一直坚信一切事情只要肯下功夫都会被解决,就算真的无法解决也会变得好很多。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首要任务就是不断反思自己,敢于否认自身错误的认识,追求完美人格。这让我不禁想起了一句话,也不知是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大概意思就是:要用“两把尺子”衡量自身的完美程度,一把尺子是量别人的长处,一把尺子是量自己的短处。不过任何蜕变的过程都是痛苦的,如果把握不好分寸,就会在蜕变的过程中不断地丧失自信心,因此我们要时刻保持平和的心态,通过其他途径增强自己的自信心,以一个“小强”的精神去接受新思想、新教育。书中特意强调了一个重要的词汇——尊重,而这个词汇在大多数教育类书籍中都会被提到,这里也不例外。尊重比爱更重要,作者这样强调看似有些偏激,实际上也正面地反映了当今社会的普遍现象,家长过分地溺爱导致学生产生内心脆弱、思想偏激、贪婪自私等种种不良现象,而恰恰是这种溺爱害了这些学生,他们的目中无人导致一部分老师扔掉尊重这个词汇而拾起了棍棒对其进行体罚,于是网络上产生了种种不平,校方也为此苦恼不堪,大多是责怪的言语和惩罚的措施,作者通过敏锐的洞察力看穿了这一切,并强调这些责怪和惩罚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类问题,反而产生了许多不利的影响。而针对于教育者,体罚是最无能的表现,这也需要教师不断地探索新对策,毕竟社会在不断地进步,旧思想终究是旧的。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每次想起这句话都让我内心慨叹,传道、授业、解惑,一个身兼多职、万人托以重望的角色,因此,教育者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思想和知识,结合时代进步的伟大硕果鞭策出科学的教学方法,尽一切办法去帮助学生、鼓励学生,但也并不是一味的关心和爱护,现在社会中的孩子得到了太多的爱,从而导致了他们对爱的迟钝和麻木。很多教师以为人心肉长,通过这种爱的感化孩子们就会慢慢地喜欢上学习、认真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这样单纯的想法早已经过时了,我们需要挖掘更加高明的方法,当然更要不断地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的人格,这种伟大人格产生的熏陶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所以不容小觑。总而言之,想要学生做到德才兼备,自身就必须率先达到这个标准。生活需要艺术,教育也不例外,同样的学生,不同的老师,产生的课堂效果也是各不相同的,这种现象的产生难道就只是学生的问题么?在我眼里,优秀的教育者就如同一名捧着书本的艺术家,他可以通过独特的方式传授深奥的知识和做人的道理,他不会和学生斤斤计较,永远保持平和的姿态去面对这些学生,不仅全力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也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关心、爱护学生,针对于学生所犯的原则性错误会给予严厉的批评,但所有的批评都会以维护学生尊严为前提条件,让学生感受到那种严厉、深沉、慈母般的爱,这是一种复合式的爱,也是一种高难度的爱,不同的场景需要给予不同的爱,只有这样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为喜欢一位老师而喜欢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这样的学生是非常多的,然而,因为讨厌一位老师而讨厌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这样的学生也是大有人在的。课上保持教师的威严,课下参与到学生的生活圈,用轻松的语态试图和学生做朋友,从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通过这种方式的接触会了解到学生真正的难处,最终达到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一目的。三尺讲台上,站在上面的人肩负着国家赋予的重任,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也许让这些人感到困惑和迷茫,有过灰心和放弃,没有关系,这些不良情绪的产生正是因为内心想要做一名合格的教师,有多少人打着教育者的旗号做着不符合教师身份的事,不思进取,碌碌无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还需要更多的耐心,更多的勇气,不断反思,不断实践,无论遇到多少坎坷,心怀希望,终究会云破日出,迎来教育的春天,最后以这样一句话作为结束语:即行此路,莫问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