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教网-大连家教
当前城市:大连 [切换其它城市] 
dl.eduease.com 家教热线请家教热线:400-6789-353 010-64436939

易教网微信版微信版 APP下载
易教播报

欢迎您光临易教网,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易教网大连家教的大力支持和关注!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更优质便捷的服务,打造大连地区请家教,做家教,找家教的专业平台,敬请致电:400-6789-353

当前位置:家教网首页 > 大连家教网 > 家长加油站 > 易错字辨析(二)

易错字辨析(二)

【来源:易教网 更新时间:2025-01-24
易错字辨析(二)

         “迹”与“绩”

“迹”与“绩”这两个字音相同,字义不同,在书报刊上也常被混用。

“迹”表示留下的痕迹,如足迹、踪迹、印迹、笔迹;前人留下的遗迹,如古迹、陈迹;人们做过的事情,如事迹;还有形迹、迹象等。

“绩”则表示业绩,如成绩、功绩、战绩、劳绩等。“先进事迹”也包含业绩的内容,但主要指已做过的事情,所以用“事迹”而不用“事绩”。

“古迹”主要指古代的遗迹,多指古代留传下来的建筑物,所以用“古迹”不用“古绩”。

“记”与“纪”

“记”与“纪”这两个字,音相同,义也相近,有时还可以通用,所以书报刊上常常会混淆。

一般说来,“记”的使用范围广,如记得、记分、记工、记功、记挂、记过、记恨、记号、记取、记事、记诵、记性、记叙、记忆、记账、记载等。“纪”的使用范围较小,如纪纲、纪律、纪元、纪年、纪传等。

“记”和“纪”有时也可以通用,如纪念和记念、记录和纪录、纪要和记要。所谓通用,即是说用了哪个都不算错,但不等于说可以任意使用。人们在习惯上,是加以区别的。如“纪念”不用“记”;

“会议记录”不用“纪”,而“纪录片”就不用“记”;“会议纪要”“纪实文学”又不用“记”。这是约定俗成的。

例如,书名、文章名均用“记”,如日记、笔记、传记、游记;而记载旅行的文章,却称之为“纪行”,不能用“记行”。“游记”和“纪行”意思差不多,用词有分工,不能混用。

“捡”与“拣”

“捡”与“拣”这两个字音同,部首也相同,因此,书报刊上时常混用,其实它们的字义有明显的区别。“捡”表示拾取的意思,如捡东西、捡破烂、把地上的垃圾捡起来等。

“捡”可用“拾”来代替,有捡拾、拾取、拾荒、拾物等词。“拣”表示挑选、选择的意思,如拣选、拣择、挑肥拣瘦、挑三拣四等。

“拣”不表示拾取的意思,所以不能用“捡”或“拾”代替,不能说“挑肥捡瘦”或“挑肥拾瘦”。

“交”与“缴”

“交”与“缴”音相近,字义有区别,也有相近之处,使用时容易混淆。

当“交”表示到达、连接、交叉、结交、交往等意思时,不会与“缴”混淆。当“交”表示转移的意思时,就容易与“缴”混淆了。

区别这两个近音字的关键在于:当把事物转移给对方时用“交”,如交班、交差、交白卷、交代工作、交付订金、交换商品等:而当这种转移是指履行某种义务或被迫交出时,就应该用“缴”字,如上缴、缴费、缴纳公粮、缴纳党费、缴获敌人武器、缴枪不杀等。

“决”与“绝”

“决”与“绝”这两个字同音而又字义相近,有时所表示的意思不易分清,所以在书报刊上常常混淆而误用。该用“决”时,用了“绝”字,如“绝不同意”;

该用“绝”时,却用了“诀”,如“决无此事”。

区别“决”与“绝”的用法,关键在于:“决”作为副词用时,表示一定、坚决的意思,如决不退缩、决无异言、决无例外、决没有好下场等;

“绝”作为副词用时,表示完全、绝对的意思,如绝对正确、绝没有错、绝无此事、绝非偶然、绝不相同等。两者所表示的意思是有差异的,不能混淆。

比如“绝不同意、绝不动摇、绝不等闲视之”都误用了“绝”,本意是“坚决”,应用“决”而不能用“绝”。

“决无此事、决无次品、决没恶意”,本意是“绝对”“完全”没有的意思,所以应用“绝”而不能用“决”。

此外,“绝”还表示极、最的意思,如我们的同志绝大多数是好的、这位艺术家的技艺绝高、他的比喻绝妙等。

“恳”与“肯”

“恳”与“肯”音同,字义有明显差别,但容易混用。

要正确使用这两个字,必须辨清这两个字的字义。“恳”表示真诚、诚恳的意思,例如诚恳、勤恳、恳切、恳求、恳请、恳谈等,这些词里的“恳”,都不能写成“肯”。

“肯”表示的意思是乐意不乐意、承认不承认,例如肯去、不肯去、肯接受、不肯接受、肯干、不肯干、肯定、不肯定,还有表示同意的首肯。

这两个字的使用,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这两个字的使用,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表示诚恳请求,用“恳请”或“恳求”,但在回答“你肯不肯求我、肯不肯请我”时,就可以用“我肯求你”“我肯请你”,当然这两种用法意思是很不一样的。

“恳”和“肯”在用法上,也是有明显区别的。“恳”经常作为一个词素和另外的词素构成词语,作形容词或动词用。如恳切、诚恳是形容词,恳求、恳请是动词。

“肯”除了构成肯定、肯干等词之外,一般是单独作为一个词,作助动词用。如肯来、肯去、肯承担、肯接受等,这些都是词组,其中的“肯”作为一个词。

“兰”“蓝”“篮”

“兰”“蓝”“篮”音同,义不同,是不能混用的。

“兰”指兰花、兰草,不表示颜色,该用“兰”不能用“蓝”。“蓝”指颜色,如蓝色、蓝晶晶等,又如感光后变成蓝色的图纸叫“蓝图”,著作所根据的底本称“蓝本”。

“兰”“蓝”也作姓氏,不可混淆。花篮、菜篮、篮球等,都要用竹字头的“篮”,与颜色无关,不能用“蓝”。

蘭、凇r已简化为兰、栏、拦,但“澜”并未简化成“栏”,不能混写。色彩斑斓,不能写成“斑澜”。“阑干”与“栏杆”可通用。

衣衫褴褛的“褴褛”可写成“蓝褛”,但不能写成“篮褛”。

“愣”与“楞”

“愣”与“楞”这两个音相近的字,偏旁不同,义不同,本来不会混用,由于一度将“愣”作为异体字,用“楞”来代替“愣”,所以现在“愣”虽已不作为异体字,恢复使用,可是至今仍见“愣”与“楞”混用的现象。

“愣”为竖心旁,意为失神、呆、鲁莽,常与人的性格、情态有关,如发愣、愣神、愣怔、愣头愣脑、愣小子、愣头青等。而“楞”是木字旁,与“棱”字同,表示棱角或物体突出部分。所以两个字字义不同,是不能混用的。

“练”与“炼”

“练”与“炼”音同,且字形相近,也是常常被混用的同音字。但这两个同音字的字义是有区别的,须加以辨清。

“练”主要表示训练、练习的意思。如练功、操练、练兵、练武、勤学苦练等。凡表示训练、练习的,都用“练”,不能用“炼”。还有,表示人的老练、熟练;表示语言的精练、简练,也用“练”。

“炼”则是锻造和冶炼的意思,人的各种锻炼均用“炼”,如体育锻炼、思想锻炼。“精炼”是指提炼精华,除去杂质,如精炼石油。炼字炼句,表示反复锤炼,使语言精美,所以用“炼”不用“练”。

“了”与“瞭”

“了”与“瞭”是近音字。过去曾把“瞭”字简化为“了”字,“瞭望”曾作“了望”。

1910月10日国家语委会重新公布《简化字总表》时对几个字作了调整:凡“瞭”字读音为liǎo时,仍简化为“了”,义为明白、知道,如了解、明了、了如指掌、一目了然等。

当读liào时,“瞭”不再简化为“了”,如瞭望、瞭瞧见、瞭哨、瞭高、瞭望哨、瞭望台等。至今仍有一些书报刊在使用“了望”,这就错了。

“蔓”“曼”“漫”

“蔓”“曼”是一对同音字,义相近,但有细微区别,不能混用。“蔓”是一种草,叫蔓草,是具有攀援茎的植物。“蔓延”形容像蔓草一样不断向周围扩展,如荒草蔓延滋长、火势蔓延等。

“曼”表示长、远的意思。“曼延”表示连绵不断,如曼延曲折的羊肠小道,没有向周围蔓延开来的意思。“漫”也有扩散的意思,但一般是指水过满,向外流,如漫溢。

也有“漫延”,虽有远的意思,但扩散的范围广,如沙漠一直漫延到遥远的天边,这里不能用“曼延”,也不能用“蔓延”。

“渺”与“缈”

“渺”与“缈”这两个字,音同形近,字义也基本相同,往往容易混用。

“渺”意渺茫,表示因遥远而模糊不清,如渺若烟云、渺无人迹、渺无声息;“渺”也指小,如渺小、渺不足道。

而“缈”常与“缥”组成“缥缈”一词使用,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如虚无缥缈、云雾缥缈,也作飘渺,但不能用缥渺。渺茫与淼茫、渺远与邈远,可以通用。

“模”与“摹”

“模”与“摹”这对同音宇,义相近,有时可通用,有时不能通用,要仔细区别,避免误用。模仿与摹仿、模拟与摹拟通用,用前者为好。摹写与模写也通用,用前者为好。

“模”除了仿效的意思外,还指法式、规范、标准,如模型、模本、模式、楷模、模特儿等,这里用“模”,不能用“摹”。“摹”指照着样子写或画,如描摹、临摹、摹写、摹本等等。

“磬”与“罄”

“磬’与“罄”这两个字音同,字形也相近,书报刊上常常混用,其实这两个字字义相差很大,不能混用。

这两个字从字形上就能辨清它们的区别。“磐”下从“石”,指古代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用玉或石制成;也指佛教的打击乐器,形状像钵,用铜制成。“磬”下从“缶”,缶是一种装物品的瓦器,类似缸。

“罄”原指瓦器中空了,后引申为空、尽的意思,如告罄、罄尽、罄竹难书、罄其所有等。

“溶”与“融”

“溶”与“融”音同义不尽相同,使用时要细加区别。“溶”表示溶化、溶解,“融”也表示融化的意思。冰雪化成水,可用“溶化”,也可作“融化”。

但“溶解”与“融解”意思不同,就不能通用。“融解”仅指积雪融化,而“溶解”意思更为复杂,是指一种物质均匀分布于另一种物质中成为溶液,如糖溶于水、溶液、溶剂等。

“溶溶”与“融融”也往往混用,其实意思不同,不能通用。“溶溶”表示宽广,如月色溶溶、江水溶溶:“融融”则形容和睦快乐,如春光融融、其乐融融。

凡几种不同事物合成一体,称“融合”。融洽、融会、融通等,都用“融”。“溶”表示溶解,成为溶液,而不用“溶合”。

“擅”与“善”

“擅”与“善”同音但义不尽相同。它们都可以与另外的词素构成表示“长于、善于”意思的词,但用法不同,若不加以细辨,就容易混用。表示长于的,如擅长书画、擅长刻印;

表示擅自的,如擅自做主、擅离职守,这里都要用“擅”,不能用“善”。表示在某一方面具有特长,除了用“擅长”,也可以用“善于”,如善于辞令、善于公关、善于团结群众。

但不能用“擅于”“善长”,如“擅于书画”“善长(于)辞令”,这样就用错了。

“生”与“身”

“生”与“身”是两个很普通的常用字,一般不会用错,但由于两字音近且某些义项相同,往往因分辨不清而误用。

主要表现在“出生”与“出身”,“终生”与“终身”常常用错。

“出生”与“出身”的词义完全不同。“出生”是动词性的,如出生地、出生日、出生证等。“出身”有其独特含义,指家庭出身成分,又可表示人的地位、身份、职业、职务的来历,如行伍出身、科班出身等。

“终生”与“终身”都用得十分普遍,二词大同小异,区别较微小。“终生”指生命的全过程,即过去、现在和未来,整个的一生,且多就事业说,如终生劳累、终生从教、奋斗终生等。

“终身”往往指生命的未来直至生命结束即“死”,且多就切身的事说,如终身不娶、终身残疾、终身伴侣、抱恨终身、终身制等,均指“后辈子”,非“一辈子”。弄清两词的“微殊”,才不致用错。

“厮”与“撕”

“厮”与“撕”系同音字,义却不同,不能混淆。

要正确使用“厮”与“撕”这两个同音字,必须辨清宇义。“厮”除了指男性仆人如小厮,对人轻视称呼这厮、那厮外,主要意思为互相,多见于早年白话小说,如厮打、厮杀、厮混等。“撕”是用手撕裂东西,泛指使事物分裂。

如撕书、撕布、撕掉画稿、撕毁协定,还有绑票的匪徒勒索钱财未得逞把掳去的人质杀害,叫撕票。

与“厮”“撕”同音的还有“嘶”,意为马叫,如人喊马嘶,亦指声音嘶哑,如声嘶力竭。

“滩”与“摊”

“滩”与“摊”音同,字形也相像,但义不同,不能混淆。“滩”指河、海、湖边水深时淹没、水浅时露出的地方,泛指河、海、湖边比岸低的地方,如河滩、海滩、沙滩等;也指江河中水浅多石而水流急的地方,如险滩。

而“摊”主要有四层意思:①摆开、铺平,如摊牌、摊场、把凉席摊在床上,把事情摊到桌面上等;②指设在路边的售货处,如地摊、菜摊、水果摊等;③分担,如分摊、摊派等;④指烹饪时把糊状食物倒在锅中摊平,如摊鸡蛋、摊薄饼等。

这两个字的区别还在于:“摊”可以作为量词,而“滩”不作量词。“摊”作为量词时,用于指摊开的糊状物,如一摊血、一摊水、一摊稀泥、一摊污渍等。

“详”与“祥”

“详”与“祥”不但同音,字形也相近,但字义有明显区别,不能混用。

要正确使用“详”与“祥”就要区别这两个字的字义。“详”有三层意思,即:详细、说明、清楚。如详谈、详尽、详密、详明、详情、详悉、不厌其详、这本书的注释详略不一、这些人的生享年月不详等。

“祥”主要指吉利、吉凶之兆,如吉祥、不祥、祥云、祥瑞等;也用于丧祭名,如大祥、小祥等。

“象”与“像”

“象”与“像”同音义近而又有区别,因此使用时常常容易混淆。报刊上“象”与“像”混用、误用的情况相当普遍。

国家语言文字委员会1910月川日公布的《简化字总表》对原文字改革委员会19编印的字表中的少数字作了调整,其中就有“像”不作“象”的繁体字处理。两字的区别如下:

“象”表达下述三种意思:①表示动物,如白象、象牙、象鼻山;②表示形状、样子,如景象、气象、印象、万象更新;③表示仿效、模仿,如象形、象声、象征。

“像”表示下述四种意思;①表示人像,如肖像、画像、绣像:②表示相似,如两人很相像、他像他父亲、这只猫画得不像:③表示如同,如天像要下雨了、工地上的灯火好像布满天空的星星:④表示比如,如瓜子的种类很多,像西瓜子、南瓜子、香瓜子等。

“想像”与“想象”通用,首选词型为“想像”。

“须”与“需”

“须”与“需”也是书报刊上常常容易混淆的同音字,如“必须解决”常误为“必需解决”。其实,这两个字的分工是明确的,有时因字义掌握不准,就容易混淆了。

要区别“须”与“需”这两个同音字的用法,主要掌握:“须”表示人的意愿,如必须努力、务须注意、须要坚持等;也表示对所从事活动必须知道的事项,如大会须知、考试须知、参观须知等。

“需”则表示需要、需求的意思,如需要空气、需要粮食、需要知识、按需分配、从群众的需要出发,等等。

书报刊上最易相混的是“须要”与“需要”,“必须”与“必需”。其实要加以区分辨别也不难。

“须要”是一定的意思,而“需要”则表示需求的意思,如教育儿童须要耐心,教育儿童需要时间,这样就分清了。“必须”有一定要的意思,而“必需”则有一定得有的意思,如学习必须刻苦钻研,学习必需合理安排时间。

“意”与“义”

“意”与“义”音同,义并不完全相同。“意”在表示心愿、愿望(中意、满意)和意料、料想(意外、出其不意)的意思时,不会与“义”混用。

“义”在表示正义(道义、大义灭亲)、合乎正义或公益的(义举、义演)和因抚养而成亲属(义父、义女)等意思时,也不会与“意”混用。

但“意”常构成“意思”一词,“义”常构成“意义”一词,这时其意思差不多,容易混淆,必须加以辨析。

用“意”构成的词语很多,所表达的意思也是多方面的,如“意表、意会、意见、意匠、意境、意念、意趣、意识、意图、意味、意向、意象、意译、意志、意蕴和词不达意、言不尽意、心慌意乱、心猿意马等,这里只能用“意”,不能用“义”。

用“义”构成的词语也不少,其表达的意思也是多方面的,如字义、词义、语义、广义、狭义、同义、反义、歧义、引申义、比喻义、言不及义、义形于色等,这里只能用“义”,不能用“意”。

“阴”与“荫”

“阴”与“荫”这两个同音字,字义有相同处又有不相同处,使用时要加以区别,不能混用。

“阴”的义项较多,其中有一层意思指不见阳光的地方为“阴”,如阴天、阴沉、阴暗、阴凉、阴森、树阴、绿阴等。而“荫”主要指“荫庇”,比喻尊长照顾着晚辈或祖宗保佑着子孙;也指遮蔽,如荫蔽、荫翳。

《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19版)对这个词的区分未加统一,存在矛盾。如第1175页的“树阴”是对的,但到了第1499页却成了“树荫”。第1499页的“阴凉”是对的,到了第1507页,却变成了“荫凉”。

应该规范化,不要混用。

应该规范化,不要混用。

“鱼与“渔”

“鱼”与“渔”同音,义相近而又有区别,也是常常容易混淆的。

鱼的本身、鱼吃的饵料及鱼制品等,均用“鱼”,如鱼饵、鱼白、鱼刺、鱼肚、鱼肝油等。另外,鱼雷、鱼雷艇及鱼贯入场等,也用“鱼”。

而人们捕鱼的活动、工具、场所及从业人员等,一般都用“渔”,如渔场、渔船、渔村、渔夫、渔港、渔歌、渔家、渔业等。谋取不正当的利益,叫渔利。鱼具与渔具,鱼竿与渔竿,鱼网与渔网,鱼汛与渔汛可以通用,用首选词型(前者)为好。

“园”与“圆”

“园”与“圆”同音而义不相同,是不能混用的。书报刊上这两个字常常用错,主要是该用“圆”的地方却用了“园”,如圆圈、园满、园润。

园通、国珠笔、园舞曲、这个村庄方园三十里,这些“园”字都用错了,应用“圆”。

要正确使用“园”与“圆”,首先要辨清这两个字的字义。“园”的使用范围较小,主要有两层意思:一是指种蔬菜、花果、树木的地方,如菜园、果园、园艺、园圃,以及从事园艺工作的园丁;二是指供人游乐的场所,如公园、动物园、植物园等。

“圆”的使用范围较广,主要有六:①圆周所包围的平面,如圆桌、圆柱、圆筒;②圆周的简称;③像球的形状,如滚圆、滴溜圆;④圆满、周全,如这事做得很圆、此话说得不圆;⑤使圆满、使周全,如圆场、圆谎、自圆其说;③货币单位,如一圆、银圆,也作元。

“躁”与“燥”

“躁”与“燥”这对音同义不同的字,在书报刊上常常被混用,需要加以辨析。

“躁”是表示人的性格、情绪等状态,如急躁、烦躁、暴躁、浮躁。不骄不躁等。而“燥”完全没有这方面的意思,其词义是指缺少水分,如空气干燥、天气燥热、山高地燥等。要区别这两个字可先从偏旁入手,火字旁,表示干燥;足字旁,表示急躁。

“账”与“帐”

“账”与“帐”这两个同音字,过去是通用的,用哪个都不能算错。为了使汉字规范化,《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19版)把“账”与“帐”分列条目,并将义项加以区别。

“账”为贝宇旁,其义一是关于货币、货物出人的记载,如记胀、查账;二是指账簿,如账本、账册、账单、账房:三是指债务,如欠账、还账、放账。“帐”为巾字旁,指用布、纱或绸做成的遮蔽用的东西,如蚊帐、营帐、帐篷、帐幕、青纱帐等。

现在应该规范地使用这两个字,不能混用。

现在应该规范地使用这两个字,不能混用。

“涨”与“胀”

“涨”与“胀”同音,其义相近但又有区别,不能混淆。

要正确使用“涨”与“胀”这两个同音字,关键在于辨清两字的字义。

“涨”主要有两层意思:一是指固体吸收水分后体积增大,如豆子泡涨了;二是指头部充血,如脸涨得通红。而“胀”也有两层意思:一是指膨胀,如热胀冷缩:二是指人体内部受压而产生不舒服的感觉,如肿胀、胃胀、肚子发胀等。

“涨”还表示多出、超出的意思,如物价上涨、河水暴涨等。

“诊”与“疹”

“诊”与“疹”这两个同音字,义不同,不能混用。“诊”表示医生对患者诊察、诊断的意思,如诊疗、诊脉、诊视、诊治、出诊、门诊、会诊等。而“疹”表示病人皮肤上起的很多小疙瘩,如丘疹、疱疹、麻疹等。

这两个字字义完全不同,是不能通用的。

“震”与“振”

“震”与“振”音同,义相近但又有区别,有时不易辨别,容易混淆。比如:震动与振动、震荡与振荡,意思有何不同,怎样区别?又如,震耳欲聋与振聋发聩,其中的“震”与“振”,为什么不能互换?

“震”表示震动的意思,如震动、震荡、震波、震感、震级、震撼、震源、震中、震耳欲聋、震古烁今、威震四方等。“振”也有振动的意思,如振动、振荡、振幅、共振、谐振、振聋发聩等。两者的区别是:震动指颤动、使颤动,如大地震动、房屋震动了一下、春雷震动了山谷等;

振动则指物体通过一个中心位置不断往复运动。震荡有动荡的意思,如社会震荡、回声震荡;而振荡,除有振动的意思外,还指电流作周期性变化。“震耳欲聋”是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而“振聋发聩”则是说发出很大的响声,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两者是有区别的。

“支”与“枝”

“支”与“枝”同音,义相近又有区别,书报刊上常常混淆。

“支”作支撑、伸出、分支、地支等意思时,不会与“枝”混淆。“枝”作枝条的意思时,也不会与“支”混淆。但这两个字作为量词时就可能混淆,容易用错。

“支”作为量词,大致有四种用法:①用于队伍等,如一支军队、一支游行队伍;②用于歌曲、乐曲,如一支乐曲、一支山歌;③用于电灯的光度,如25支光的灯泡;④用于纱线的粗细程度,如川支(纱)等。“枝”作为量词用于杆状的东西,如一枝枪、一枝钢笔、一枝香烟。

一枝蜡烛等。带枝的花朵也用“枝”,如一枝玫瑰花。

“至”与“致”

“至”与“致”,音同义却不同,不能混用,是书报刊上常常容易混淆的同音字。

“至”有三层意思:①表示“到”的意思,如至今、至此、自始至终、至死不渝等;

②表示“最”和“极”的意思,如至多、至迟、至上、至理、至德、至高无上、欢迎之至等:③表示达到某种程度,如甚至于、以至于、不至于等。

“致”则有四层意思:①表示给予,如致函、致电、致谢、致敬、致辞等;②表示集中于某一方面,如致力、致使、专心致志等;③表示招致的意思,如致病、致残、致命等;④表示以致的意思,如以致使人误会。

由上可以看出“至”和“致”两字意思不同,常被混淆主要是因为字义未辨清。如“以至”与“以致”在书报刊上常被混用。

“以至”作为连词,表示在时间、数量、程度、范围上的延伸和发展,如循环往复以至无穷;或用在下半句的开头,表示由于前半句话所说的动作、情况的程度很深而形成的结果。

“以致”作为连词,也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上下文的因果关系,多指不好的结果,如由于事先没有充分调查,以致作出错误结论。两个词有明显区别。

“坐”与“座”

“坐”与“座”同音,但义有区别,不能混淆。有时书报刊上常会用错,如“这幢大楼座北朝南”“他的家座落在钱塘江畔”,这里“座”字错了,应用“坐”。

要正确使用“坐”与“座”,关键在于辨清这两个字的字义。通常“坐”的字义有五:①人坐到椅子或其他物体上,如请坐、坐等、坐待、坐下来谈、坐冷板凳等;②乘、搭,如坐船、坐火车、坐飞机等;③房屋的位置朝向,如坐落、坐北朝南等;

④把锅、壶放在炉于上,如坐一壶水、快把锅坐上;⑤指定罪,如连坐、反坐等。“座”的词义有四:①坐位,如满座、座无虚席;②放在器物下垫着的东西,如茶碗座、石碑座;③星座,如大熊星座:④量词,如一座山、一座水库、一座座房屋。这两个同音字也有通用的地方,如坐次与座次,坐位与座位。

用首选词型(前者)为好。

-更多-

最新教员

  1. 刘教员 辽宁大学 会计学
  2. 王教员 中国农业大学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3. 张教员 大连理工大学 材料加工工程
  4. 于教员 辽宁大学 英语翻译
  5. 宋教员 同济大学 经济管理
  6. 王教员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7. 李教员 大连交通大学 机器人工程
  8. 刘教员 山东大学 临床医学
  9. 刘教员 大连理工大学 土木工程